1790年德國醫師Samuel Hanemann發現同類療法
1790年德國的山謬‧漢尼曼(Samuel Hanemann) 醫師(圖一)讀到一本蘇格蘭的藥典,聲稱金雞鈉的植物可以治療瘧疾,其味道非常苦。我們現在知道金雞納含有一種成分叫做奎寧可以治療瘧疾。和尼曼醫師就試吃了金雞納,結果出現了忽冷忽熱的症狀,與患了瘧疾的症狀一樣,讓他大驚失色,治療瘧疾的藥物為何會產生瘧疾一樣的症狀 ? 他決定深入研究這種「藥就是毒」的現象。因此藥不可以多吃,而要稀釋到濃度很低才好,他找了很多動物、植物及礦物的粉末摻雜當作藥物,予以大幅度稀釋,再請健康的志願者每天吃一些,記錄身體發生的症狀,花了20年的時間到1810年他出了第一本書來說明他的研究成果叫做「同類療法(Homeopathy)」,書中紀錄了60種藥物及在人體產生的症狀。因此你去看漢尼曼醫師,他會根據你描述生病的症狀從書中找出相似的症狀,造成這種症狀的粉末就是藥物。因此同類療法的基本原則就是讓身體產生與病症相似症狀的就是藥「likes cure likes」, 因為「藥就是毒」。因此藥物必須稀釋,每次用水稀釋為十分之一稱之為1X,如果藥物稀釋24次(24X),原來含有一摩爾藥分子(1公升水中含有 ~6x 1023分子)的水中將不再有藥物分子存在,理論上藥效應該消失,奇怪的是藥效不但沒有消失,有些時候反而變強,似乎水有記憶作用,藥分子有些信息遺留在水中,可以稱之為「信息水」。這個現象是同類療法200流行多年來最大的謎團,也是它受到正統醫學界排斥的根本原因,因為違反了唯物論的基本原則「沒有物質藥成分的信息水如何治病」? 漢尼曼醫師又在駕馬車出診的過程中,注意到信息水到了下午藥效比上午好,原因是他發現因為信息水放在馬車上到下午受到整天長久搖晃震盪的緣故,因此信息水每次稀釋為十分之一以後信息水瓶必須沿著某特定方向搖幌震盪一百次,治療的效果就可以加強。
後來在19 世紀末普法戰爭後傷寒大流行,同類療法的醫師用同類療法救了很多病人,死亡率只有2~3% 因而轟動了歐洲。法國德國很快地接受了同類療法,到今天在這些國家街上有藥店專門賣信息水藥劑,在英國則頗受英國皇室信任,英國王儲查理王子也以支持同類療法而聞名。2020年新冠肺炎大流行之際,英國媒體還嘲笑確診COVID-19的查理王子支持同類療法。在同類療法2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即使是使用同類療法的醫師有些也會被唯物論的教條所局限 ,會懷疑是否信息水應該留下一些微量的藥分子而不是稀釋到全無,因此不時會產生路線之爭而分裂。導致同類療法的發展200年來起起伏伏。
現代科學對同類療法的檢驗
我在1988年年底有一期世界最尖端的期刊自然 (Nature) 雜誌讀到一篇有關同類療法的短文是法國班維尼斯提醫師(Dr. Jacques Benveniste)所發表。編輯還加了一張附圖是一個人洗完澡,結果洗澡水中留下了此人的身影,稱之為水之記憶,讓我大感振奮。同類療法的科學性文章竟然登在世界最頂尖期刊,當然編輯也警告可能會有爭議。班維尼斯提醫師是法國有名的免疫學家,他於 1974 年起發表數篇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之論文而聲名大噪, 成為法國國家衛生院免疫學部門的領導人。 他的研究是以血液中一種稱之為 『嗜鹼性細胞』(basophil)的白血球為對象,在過敏反應中,它會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 而免疫蛋白 IgE之抗體(anti-IgE)可以把嗜鹼性細胞之顆粒分解。 班維尼斯提醫師發現到當用水把 抗體重覆稀釋並振盪,直至水中不含抗體後,卻仍然能把嗜鹼性細胞之顆粒分解。沒想到這篇論文在科學界引發風暴,其他科學家們有些無法重覆他的實驗,導致自然學刊派出一組人員去其實驗室調查, 調查小組最後指出此次實驗之弱點,但不能查出其是否造假。班維尼斯提醫師之答辯是:這些實驗並非完全遵照他的實驗步驟進行,並拒絕撤回論文。經歷這個事件之後,法國政府就停止贊助其研究經費,但這也不能阻止他繼續研究同類療法之原理直到2004年過世為止,而他紀錄這麼多年實驗的書籍就在過世後一年 2005年出版,就像哥白尼當年也是去世以後才出版他的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論著作一樣。班維尼斯提醫師認為:水中所記憶的訊息可能是某種電磁訊息。 他的研究工作接著由2008年因發現 AIDS病毒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法國科學家Luc Montagnier接手,獲得諾貝爾獎桂冠並不能讓Motagnier免於批評的砲火,甚至有不少諾貝爾獎得主聯名批評他的研究。
X信息有兩種:一種卡在實虛介面,自由路徑很短;一種在虛空行動比較自由
製作信息水的一個關鍵步驟,是在加水稀釋藥物之後要沿著一定的方向晃動水瓶上百次,過去沒有人真正了解為何要晃動水瓶 ? 信息的本質又是甚麼 ? 是水分子覆蓋藥物分子形成水的封套結構也就是所謂的信息嗎 ? 但是信息水常常可以使用幾十年仍然有效,很難用水形成封套結構幾十年不變來解釋。自從我們2014年用分子生物學實驗發現分子殘留的鬼魅時空X信息以後,這些問題的答案逐漸露出曙光。 首先晃動水瓶在做甚麼事 ? 藥物分子的自旋鑽破實數及虛數時空的介面,晃動水瓶就是利用藥分子粒子自旋在不斷的切割時空從一小破洞變成到劃一道巨大時空破口,破口夠大以後藥分子就有可能鑽入虛空然後被後來癒合的破口封在虛數時空成為信息,這是信息可以保持幾十年不變的原因。當藥分子完全進入虛空不受物質世界的羈絆,它就比較自由可以快速行動走的距離可以很長不受干擾,這就是同類療法中的信息水,經過多次稀釋及晃動的結果。藥分子信息藏在虛空不受物質水的干擾。
至於沒有晃動信息水的分子其鬼魅時空X信息會卡在陰陽介面,還會受物質分子羈絆,自由路徑比較短,雖然在物質世界如分子生物學實驗可以表現出穿牆破壁引發生化反應的驚人現象,但是不能走很遠距離速度也慢。
像中醫一樣,同類療法其實是信息醫學的前瞻科技,但因太早被發現遠遠超過唯物論醫學物質觀點的進步而被質疑,中醫《黃帝內經》則在更早的二千年前就被發現而成書,用到的也是信息科技,是具有特異功能的道醫打坐開天眼內視看到身體內部的信息傳播現象, 到現在近代科學仍然很難理解,因而被安上不科學的罪名,但我相信兩者會是未來醫學的重要部分。比如南氏去過敏療法(NAET: Nambudripad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由印裔美籍醫生Nambudripad發明,台大內科李嘉哲醫師引進,利用信息水可以一天24小時治癒一種過敏源,效果宏大驚人,我親自目睹許多驚人案例,見識到信息醫學的威力,信息科技也會逐步讓世人了解信息在健康上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