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藥未解之謎 – 藥性與歸經

  • Post category:Article / News

一、《神農本草經》提出中藥使用的理論是藥性與歸經

黃帝內經《靈樞》第五十六篇五味 曰「酸走肝」、「苦走心」、「甘走脾」、「辛走肺」、「鹹走腎」,飲食有五種不同的味道例如酸、苦、甘、辛、鹹會分別歸向不同的臟器與相關經脈例如肝心脾肺腎。這些理論援引自更早的《神農本草經》是西藥至今沒有的理論,也不能經由西藥藥理研究或成分分析等方法來推論其藥效。比如中藥黃芩性苦寒,歸肺經及膽經,主治「肺熱咳嗽」「氣管感染」,其效用主要是殺菌、清火、及消炎,與西藥消炎藥、抗生素的效果類似。但是藥性與歸經是甚麼科學原理 ? 為什麼黃芩這種藥性歸向肺經與膽經?中醫發展至今三千年,對藥性與歸經的科學原理至今仍然一籌莫展,只能根據經典,而很難發展出新的方向,比如甚麼藥材可以根據科學原理預測出歸哪條經脈。

黃帝內經》 source: https://www.wdl.org/en/item/3044/

二、王唯工教授的脈診血液共振理論可以證實歸經現象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王唯工教授生前發展出了一套脈診血液共振理論,他把脈診量得的壓力波用傅立葉轉換來看脈波的頻譜,主峰是心跳的頻率,不同的諧波代表不同的經脈供血量;比如第二諧波是腎經,第三諧波代表脾經。他用了十多種補脾的中藥餵食老鼠,測量老鼠在吃藥前後的脈波,發現餵食後第三諧波的能量都比餵食前提高,表示增加了進入脾臟及脾經的血液供應,證明這些歸脾經的藥物的確有補脾的效果,用在人身上也看到同樣的效果。問題是中藥吃入身體產生的現象看來是正確的,可以被脈診測量出來,但仍然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其間的藥性歸經的科學原理到底為何? 仍然一竅不通,中醫藥想登上現代科學的殿堂還是困難重重。

三、信息科技提供可能的解釋

我在《撓場的科學》一書中解釋了撓場的物理,任何分子的時空殘留結構所形成的X信息具有跨越實虛兩個世界的能力,造成X信息可以穿牆破壁的奇特現象。這種由粒子自旋所產生的X信息可以被撓場所複製,例如將小瓶高濃度的檸檬汁檸檬的X信息用撓場產生器複製到一個小甁子裡面裝滿普通開水,再請經絡高敏感度的人士握住小水甁,他們可以感覺到肝經有炁在巡行,「酸入肝」原來歸經是特殊分子X信息受到臟器或經脈吸引力在歸經,而非物質分子在歸經,因此從信息的角度未來有機會打開「藥性與歸經」的潘朵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