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撓場與量子糾纏是兩種不同的物理現象
了解撓場是廣義相對論所描述時空扭曲所產生的場,而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描述兩個量子交互作用的現象。兩者基本上是不相關的現象。
了解撓場是廣義相對論所描述時空扭曲所產生的場,而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描述兩個量子交互作用的現象。兩者基本上是不相關的現象。
我在1993年第一次看到手指識字的現象,經過多年的嚴格實驗證實了手指識字現象的確是孩童可以訓練出來的一種能力。
為了解釋意識的物理,愈來愈多的腦及神經科學家及哲學家不相信唯物論的觀點,認為物質的大腦是第一性的,意識只是由複雜神經網路運作下所湧現出來的性質,屬於第二性的。
從小長大我們養成一個看醫生的普遍概念,一般病症尤其是急性病症以看西醫為主,但是碰到了慢性病症,比如看西醫持續超過三個月的病症,吃西藥也不能改善或治癒,就會慢慢產生疑問是否應該改看中醫吃中藥。
我對安慰劑效應一直很好奇,過去幾年來在探討大腦意識的結構及物理時也讀了一些相關文獻及書籍,建立了自己對安慰劑解釋的初步的模型。
我在研究特異功能的25年經驗中,除了自己訓練出幾十位具有手指識字功能的小朋友外,也認識了不少台灣與大陸的高功能人士。
1790年德國的山謬●漢尼曼(Samuel Hanemann) 醫師(圖一)讀到一本蘇格蘭的藥典,聲稱金雞鈉的植物可以治療瘧疾,其味道非常苦。我們現在知道金雞納含有一種成分叫做奎寧可以治療瘧疾。和尼曼醫師就試吃了金雞納,結果出現了忽冷忽熱的症狀,與患了瘧疾的症狀一樣,讓他大驚失色
20世紀初期,1905年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及1915年所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物理學家傳統對於分別獨立的三度空間與一度時間的看法,原來時間與空間是一體的,物體在空間的運動會導致時間可以減慢,空間可以收縮。
1990年代我與中國地質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的沈金川教授與功能人孫儲琳女士合作進行很多念力實驗,請孫儲琳女士用她的意識操控物體產生變化,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念力實驗。其中兩個實驗確實驚人。
黃帝內經《靈樞》第五十六篇五味 曰「酸走肝」、「苦走心」、「甘走脾」、「辛走肺」、「鹹走腎」,飲食有五種不同的味道例如酸、苦、甘、辛、鹹會分別歸向不同的臟器與相關經脈例如肝心脾肺腎。